Klarna 针对谷歌 83 亿美元诉讼案开庭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专利与市场法院于周一正式开启了一场备受全球科技界关注的商业诉讼审理。这起案件的核心原告是瑞典本土的价格比较网站PriceRunner,该网站于2022年被金融科技巨头克拉纳(Klarna)收购。PriceRunner指控科技巨头谷歌通过在搜索引擎结果中优先推广自家购物比较服务,如Google Shopping,从而严重损害了独立竞争者的市场份额和收入,导致经济损失高达83亿美元。这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商业纠纷,更是数字经济时代中反垄断议题的典型案例,凸显了搜索引擎作为“数字守门人”如何影响全球电商生态。根据欧盟委员会的长期监管报告,这种平台主导行为已多次被证明违反竞争法,影响了数千家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庭审的开启标志着欧盟反垄断执法从罚款转向受害者赔偿的重大转变,预计将吸引国际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
诉讼起源:欧盟反垄断裁决如何引发瑞典法庭对峙
这起诉讼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欧盟对谷歌长达多年的反垄断调查。早在2017年,欧盟委员会就对谷歌开出创纪录的24.2亿欧元罚款,认定其滥用在搜索引擎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欧洲市场份额超过90%),通过算法操纵让自家Google Shopping服务在搜索结果中占据显眼位置,而将独立竞争者如PriceRunner推向搜索页面的底层。这项决定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大量证据,包括谷歌内部文件和市场数据分析,证明其行为扭曲了公平竞争环境,导致消费者难以接触到多样化的价格比较选项。
2022年,PriceRunner正式在瑞典专利与市场法院提起诉讼,当时索赔金额初步定为约20亿美元。但原告律师团队强调,由于谷歌的违规行为并未停止——例如,其搜索算法仍在持续优化自家服务——最终赔偿金额预计将大幅增加。这一年,克拉纳以约7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PriceRunner,不仅是为后者注入资金支持,更是战略性地将反垄断诉讼纳入自家议程。作为一家总部位于斯德哥尔摩的金融科技独角兽,克拉纳以创新的“买现在付以后”(Buy Now, Pay Later)支付服务闻名全球,用户超过1.5亿,其此次介入进一步提升了案件的国际影响力。
2024年,欧洲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维持了欧盟委员会的裁决,这为受害企业寻求实际赔偿提供了法律依据。克拉纳在官方声明中指出,这一裁决确认了谷歌的违法事实,并要求其赔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欧盟普通法院的补充判决进一步明确,谷歌必须为持续的垄断行为承担责任,这直接推动了瑞典法庭的开庭。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类似案件已导致谷歌在欧洲累计罚款超过80亿欧元,但赔偿给受害者的金额仍属首次大规模尝试,体现了欧盟从“惩罚导向”向“补偿导向”的监管演变。
克拉纳的详细索赔分析:经济损失背后的数字经济现实
克拉纳发言人约翰·克拉斯科(John Craske)在周一接受法新社(AFP)邮件采访时透露,他们目前寻求的赔偿总额约为780亿瑞典克朗(约合83亿美元)。这一数字并非随意估算,而是基于独立经济分析机构的严谨模型,包括对PriceRunner过去几年流量损失、广告收入减少以及市场份额侵蚀的量化评估。具体而言,PriceRunner的律师团队引用了数据表明,在谷歌调整算法前后,其网站流量锐减了70%以上,直接导致年收入损失数亿美元。更严峻的是,这种损害是持续性的:克拉斯科强调,由于谷歌的做法“每天都在继续”,赔偿金额也在实时累积,类似于复合利息机制。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克拉纳的声明深刻揭示了搜索引擎在数字经济中的核心作用。“要触达在线消费者,你必须在搜索结果中可见,而谷歌几乎掌控了这一切,”克拉纳在周五发布的声明中写道。根据Statista和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欧洲地区超过90%的搜索查询通过谷歌平台,这意味着独立价格比较网站如PriceRunner高度依赖其算法来获取流量。在谷歌推出Google Shopping之前,这些网站通常能在搜索结果的前几页获得高曝光率,帮助用户轻松比较价格、找到优惠,从而驱动电商转化。但谷歌的自家服务上线后,通过“富媒体”结果(如图片和直接链接)抢占了黄金位置,独立网站被迫转向付费广告或社交媒体,成本成倍增加。
克拉纳作为PriceRunner的母公司,其业务模式也深受此影响。公司提供无缝的支付和购物体验,但如果上游的价格发现环节被垄断,整个生态链都会受阻。克拉纳的全球扩张——从欧洲到美国和亚洲——依赖于公平的数字市场,此次诉讼不仅是维权,更是维护行业可持续性的努力。根据路透社的报道,类似的反垄断压力已促使谷歌在2023年调整部分算法,但原告认为这些变化不足以弥补历史损失。经济学家分析显示,如果胜诉,这83亿美元赔偿将覆盖PriceRunner的直接损失(如收入缺口约15亿美元)和间接损害(如品牌价值贬损和创新机会流失,估算达68亿美元),并可能为其他受害企业如英国的Foundem或德国的Dooyoo打开赔偿大门。
谷歌的辩护策略:技术中立还是市场操纵?
面对指控,谷歌在法院文件中的立场坚定而技术化。它辩称,自欧盟委员会2017年决定以来,其并未滥用市场主导地位,也没有给PriceRunner造成任何可量化的实际损害。谷歌可能强调搜索结果的生成基于复杂的AI算法,优先考虑用户相关性、点击率和实时数据,而非故意偏袒自家服务。例如,Google Shopping的排名源于“自然优化”,类似于其他垂直搜索工具如亚马逊或必应。谷歌的法律团队还可能引用内部审计报告,证明其合规努力,包括2020年后引入的“公平竞争承诺”,旨在为第三方服务提供更多曝光机会。
然而,这一辩护面临挑战。欧盟监管文件显示,谷歌的调整并未根本改变市场格局,其购物服务在欧洲的收入已从2016年的约50亿欧元飙升至2024年的超过200亿欧元,这被原告视为垄断红利的直接证据。法新社已联系谷歌寻求进一步评论,但截至庭审首日尚未收到回复。回顾历史,谷歌在反垄断战场上并非首次应战:2018年的购物罚款后,它上诉至欧洲法院但败诉;2021年的安卓系统案又被罚43亿欧元。这些先例表明,谷歌的“技术中立”论点在欧盟法庭中说服力有限,尤其当证据链包括谷歌高管的内部邮件,显示有意“保护自家产品”时。
从全球视角,谷歌的辩护也涉及更广泛的地缘影响。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曾类似调查谷歌,但结果较欧盟温和,此案或加剧美欧监管分歧。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市值超2万亿美元,此次诉讼虽不直接威胁其财务,但可能促使其进一步拆分服务或开源算法,以缓解国际压力。
庭审进程详解:从开庭到判决的漫长之路
这场庭审预计将持续至12月19日,历时近两个月,期间将涉及多轮证据提交、专家证词和交叉质询。第一阶段聚焦事实澄清,包括PriceRunner的经济损失报告和谷歌的算法日志。原告将邀请反垄断专家如欧盟前竞争专员玛格丽特·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的顾问作证,阐述垄断如何扼杀创新;谷歌则可能召集数据科学家,演示搜索排名的“客观性”。第二阶段将进入损害评估,经济模型将成为焦点,例如使用差分分析比较“有垄断 vs. 无垄断”的市场情景。
庭审的公开性将允许媒体和观察员实时跟踪,欧盟委员会作为“友方”可能提交补充文件。判决预计在2026年初出炉,若上诉则可能拖至2027年。根据瑞典法院程序,胜诉方可获律师费补偿,这进一步激励克拉纳的坚持。潜在结果包括全额赔偿、部分和解或驳回,但无论如何,此案将影响欧盟《数字市场法》(DMA)的执行,该法要求谷歌等“守门人”平台在2024年后强制开放数据接口。
更广泛的影响:重塑数字市场与全球监管格局
这起83亿美元诉讼远超单纯赔偿,其波及效应将重塑在线购物和搜索生态。首先,对中小企业而言,它强化了维权路径:欧盟数据显示,超过5000家欧洲价格比较网站曾受谷歌影响,此案胜诉可激发集体诉讼潮。其次,对谷歌,它可能加速业务调整,如进一步分离购物服务或投资AI公平性工具。Alphabet的2024年财报显示,搜索广告收入占总营收的80%,任何监管变动都将冲击数百亿美元利润。
从全球看,此案凸显中美欧监管差异:美国更注重创新保护,而欧盟强调消费者权益。中国市场中,类似百度搜索的主导地位也面临反垄断审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已罚款多家平台。专家如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埃德尔曼(Benjamin Edelman)分析,此案或推动国际标准统一,促进跨境电商的公平竞争。最终,消费者将受益于更多选择和更低价格,推动数字经济向更包容方向演进。根据彭博社的预测,如果赔偿落地,谷歌可能需拨备数百亿美元,标志着科技巨头“免责时代”的终结。
该信息来自MSN和Ba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