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种植户因中美贸易争端受创
美国的大豆收割季节已经开始,在马里兰州乡村,农民特拉维斯·哈奇森掰开一个豆荚,展示出田地几乎已经干透,可以开始收割。
然而,今年即使产量不错,也不足以保障他的收入——因为中国,这个曾经是美国大豆出口最大买家的国家,在特朗普总统发起的激进关税贸易争端后,停止了订单。
“大豆价格因为贸易战真的被压得很低,”哈奇森告诉法新社。他的家族经营着3400英亩的农田,种植大豆、玉米和其他作物。
“我并不反对总统尝试这么做,因为我认为我们确实需要更好的贸易协议,”这位54岁的农民说起对特朗普政策的看法。但他也表达了失望:“我希望问题能更早解决。”
哈奇森只是众多美国农民中的一个——他们是特朗普的重要支持基础,如今却在这场贸易僵局中苦苦支撑。
到2024年,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购买了美国245亿美元大豆出口的一半以上。
但今年对中国的出口额下降了50%以上,而且中国买家推迟了从美国秋季收成中采购大豆的计划。
由于需求下降,大豆价格比三年前下跌了约40%。
美国大豆对中国买家来说也变得更昂贵。
随着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内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北京对美大豆的反制关税提高到了20%。
这使得美国大豆“成本高得难以承受”,相比之下,南美出口的竞争力更强,美国大豆协会(ASA)表示。
上个月,阿根廷暂停了对包括大豆在内的主要作物出口税,使得这些产品对中国买家更具吸引力。
特朗普誓言用关税收入补偿美国农民,但并未提供具体细节,而长期协议的前景看起来比以往更加遥远。
上周五,特朗普承诺对中国加征额外的100%关税,并威胁要因北京对稀土出口限制而中止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谈判。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卡勒布·拉格兰德表示,该组织曾希望高层会谈能恢复对华大豆出口。
“在大豆农民面临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之际,这些最新发展令人深感失望,”他说。
“权宜之计”
哈奇森的家族在科多瓦镇经营农场已有数代,他承认农民在贸易争端中往往首当其冲。
但他认为政府的救助只是“权宜之计”,而非长久之策。
“我很高兴他还想着我们,”哈奇森说,指的是特朗普。
“但找到一个可靠的贸易伙伴更重要:‘我们是做长期农业生意的。’”
时间十分紧迫,因为中国通常在每年10月至次年1月之间从美国采购大豆,来自马里兰州联合桥的农民大卫·伯瑞尔说道。
“今年会非常非常艰难,”他告诉法新社。“大约40%的农田可能只能持平甚至亏本。”
伯瑞尔说,如果中国彻底停止购买美国大豆,那将是一场“四级火警般的灾难”。
美国大豆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斯科特·格特尔警告说,中西部各州如北达科他州和南达科他州的情况尤为严峻。
在那里,大豆产业主要依靠通过西北太平洋出口到中国的渠道。
如果储存空间耗尽而无法运出收成,他们将受到严重打击。
比2018年更糟
格特尔表示,如今的农民比2018年时境况更艰难,当时他们也被卷入美中关税战。
从2018年至2019年,报复性关税导致美国农业出口损失超过270亿美元。政府为受影响的农民提供了230亿美元的补助。
但如今他们在更大的财务压力下进入新一轮贸易战。
农产品收入减少,而从化肥到农机设备的成本却飙升,因为特朗普的新关税正在造成冲击。
“修理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设备的零件都变得更贵了,因为关税的原因,”哈奇森说,“这会影响我们的利润。”
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查德·哈特表示,今年美国农场破产数量比2024年增加了约50%。
当被问及当前的经济状况是否改变了他对特朗普的支持态度时,哈奇森停顿了一下:“这确实让我多想了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