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韩国中国游客免签

韩国开始对中国团体游客免签


韩国从2025年9月29日起正式启动针对中国游客的团体免签入境政策,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吸引更多中国游客来刺激本国经济增长,同时进一步改善与邻国中国的外交关系。根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的官方公告,这一试点项目将持续到2026年6月底。在此期间,中国大陆的旅游团体只要达到3人或以上,就可以免签进入韩国境内,并允许停留最长15天。这一政策特别针对团体游客设计,旨在简化入境手续,鼓励更多家庭、朋友或公司团体前来韩国旅行。韩国政府表示,此举是基于对旅游业复苏的乐观预期,尤其是在全球疫情后旅游市场逐步回暖的背景下。

这一免签政策的推出时机非常巧妙,正好赶上中国国庆黄金周假期(从10月1日至8日),以及韩国本土的一系列节日和假期,包括韩国传统的感恩节(Chuseok)等。这些假期通常会带来旅游高峰期,预计将有大量中国游客涌入韩国主要城市和景点。韩国旅游发展局(Korea Tourism Organization)的数据显示,中国一直是韩国最大的游客来源国之一,疫情前每年有数百万中国游客访问韩国。此次政策有望恢复这一流量,帮助韩国旅游业从疫情打击中更快复苏。例如,游客可以轻松探索首尔的标志性景点如故宫、明洞购物区,或是前往济州岛享受自然风光和海滩度假。

政策背景与互惠措施

这一免签项目最早于2025年3月由韩国政府宣布,作为对2024年11月中国政府推出的对韩国公民30天免签政策的积极回应。中国外交部的相关声明指出,自实施对韩国免签以来,双边游客交流已显著增加,韩国游客赴华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0%。韩国方面希望通过这一互惠安排,深化两国在旅游、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合作。

回顾历史,上一次韩国为中国大陆游客提供类似团体免签入境的机会是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期间,那是为了配合2018年平昌冬奥会而推出的临时措施。当时,这一政策成功吸引了大量中国游客前来观看奥运赛事,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短期繁荣。根据韩国银行的经济报告,那次免签期间,旅游相关收入增长了约15%,特别是在餐饮、住宿和零售领域。此次新政策在设计上更具长期性,试点期长达9个月,旨在收集数据以评估其可持续性,并可能在未来扩展到个人游客或更多国家。

韩国新任总统李在明领导的政府特别强调,这一政策是改善中韩关系的一部分。李在明总统上任后,积极推动与中国的外交互动,包括贸易谈判和文化交流。预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2025年10月底访问韩国,参加在釜山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这次峰会将是两国领导人会晤的重要平台,可能讨论进一步的旅游合作、经贸协议,甚至是地区安全议题。韩国媒体如《韩国时报》报道称,此次免签政策被视为峰会前的“暖场”举措,有助于营造积极氛围。

经济影响与企业准备

韩国企业界对这一政策反应积极,许多公司已开始调整策略以抓住中国游客带来的商机。例如,新罗免税店(Shilla Duty Free)不仅组织了专为中国游客设计的邮轮旅游线路,还在门店内增加了中文导购和促销活动,针对热门商品如化妆品和电子产品提供折扣。同样,韩国领先的外卖应用Baedal Minjok(又称Baemin)引入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选项,这将极大便利中国游客在韩国点餐和消费。根据Statista的数据,中国游客在韩国的平均消费额高于其他国家游客,主要集中在购物和餐饮上。

更广泛地说,这一政策预计将对韩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估计,免签项目可能在试点期内吸引额外50万至100万中国游客,带来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这将特别惠及旅游相关行业,如酒店业、航空公司和交通运输。举例来说,韩国主要航空公司如大韩航空和韩亚航空已增加中韩航线航班,并推出优惠机票。机场如仁川国际机场也加强了中文服务,包括多语种指示牌和快速通关通道。

此外,韩国中小企业也在积极参与。许多地方旅游运营商在济州岛和釜山等地推出定制化团体游,如韩食烹饪体验、文化遗产游览和K-pop演唱会套餐。这些举措不仅提升游客满意度,还促进韩国软实力的输出。经济专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产阶级旅游需求强劲,这一政策有助于韩国平衡贸易逆差,并加强供应链合作,尤其在电子和汽车产业。

潜在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前景乐观,这一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韩国需要确保边境安全和疫情防控措施到位,以避免任何潜在风险。韩国疾病管理厅表示,将继续监测游客健康状况,并要求团体提供行程信息。另一方面,中国游客也需注意韩国当地的规定,如电子旅行授权(K-ETA)系统,虽然免签但仍需在线注册。

展望未来,如果试点成功,韩国政府可能延长或永久化这一政策,甚至扩展到其他亚洲国家。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报告,亚太地区的跨境旅游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中韩合作将成为这一趋势的典范。总体而言,这一免签入境举措不仅便利了游客出行,还为韩国经济注入活力,同时促进中韩友好关系的发展。通过持续的互惠努力,两国有望在旅游之外的领域实现更深入的合作,推动区域繁荣。

信息来自MSN和环球时报。